六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第五课 人民教育出版社
5 应对自然灾害
我国自然灾害知多少
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,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旱灾、台风、洪涝、地震、滑坡、泥石流和病虫害等。
自然灾害不仅会造成资源破坏、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,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,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。
活动园
阅读下面的资料,说说你的感受。
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发布的信息,2020 年我国各种自然
灾害造成的损失有:
● 近 1.38 亿人次受灾
● 10 万间房屋倒塌
● 30 多万间房屋严重损坏
● 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3 700 亿元
● ......
除了自然的原因,人类在生产、生活中不合理的行为也会诱发或加重自然灾害。
活动园
周凡的家乡原本有成片的森林,二十多年前,人们为了获得更多耕地而乱砍滥伐。周凡和同学们收集了许多信息,发现家乡频发的洪涝、滑坡、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与乱砍滥伐密切相关。
防御自然灾害
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、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,可以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,减轻其带来的损失。
活动园
你有避险意识吗?
★仔细阅读下面的图片与文字,你认为哪些做法是正确的?哪些做法是错误的?
★对于错误的行为,说一说错在哪里,应该怎么做。
活动园
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、财产造成的危害,我国不仅建立了气象、海洋、地质及生物等灾害的监测、预警系统,还建设了牢固的防灾减灾工程。
阅读角
面对自然灾害,人们不断探寻科学、有效的方法抗击灾害,从而提高抗灾能力。
活动园
为了防御自然灾害,科技工作者正在不断研究、发明各种抗灾技术。去调查一下,将你了解到的技术或发明记录下来,在全班开展一次交流活动。
汽车里装有弹簧减震器,这样我们坐在汽车里就会感觉舒适一些。现在,人们已把弹簧减震器用在了地震多发地区的建筑里,减缓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。
在人类防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,法律是约束人们的行为、减少自然灾害危害的重要手段。
相关链接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》第三十七条
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、侵占、毁损水库大坝、堤防、水闸、护岸、抽水站、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水文、通信设施以及防汛备用的器材、物料等。
发扬抗震救灾精神
自然灾害始终伴随着人类的生活,人类也一直在与自然灾害进行着斗争。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,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十分崇高的精神。这就是万众一心、众志成城,不畏艰险、百折不挠,以人为本、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。
活动园
2008 年,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。在抗震救灾过程中,出现了许多感人的场面。
活动园
《中国的减灾行动》白皮书称,汶川地震发生后,深入灾区的国内外志愿者超过 300 万人,在后方参与抗震救灾的志愿者超过 1 000 万人。
让我们来讲讲救灾中出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吧。
尽管自然灾害还会发生,但是我们会尽最大的力量,全国上下形成减灾共同体,共同预防、减少自然灾害对我们的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