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年级上册 反思单元 大象出版社
反思单元
“扑克牌 ”里的秘密
阅读 元素周期表
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?中国古代哲学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;古希腊一些哲学家则认为水、土、火、气四种元素构成了万物。到了18世纪,科学家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,如金、银、铁、氧、磷、硫等。到了19世纪初,已发现的元素则超过了50种。
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?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,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?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各自的学说,但都有明显的缺陷。
1829 年 , 化学教授德贝莱纳根据元素性质的相似性 ,提出了“ 三素组 ”学说 。 按照这种分类方法,可以找到一些规律。但是 ,在当时已发现的54种元素中 ,却只能把15种元素归入“三素组”。
1862 年 , 化学家尚古多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而变的“螺旋图”。但是由于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并不完全是由原子量决定的,所以,螺旋图并没有真正反映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。
1865 年,纽兰兹把当时已知的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,发现从任一种元素算起 ,第8种元 素的性质与第1种相似 。他把该发现称为“八音律”,就像音乐里的八度音程一样。但是,纽兰兹按“八音律”排的元素表在很多地方是混乱的。他没有充分估计到测定的原子量会有错误,也未考虑到还有未发现的元素而留出空白。
1867 年,担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的门捷列夫为了系统地讲好无机化学课程,着手著述一本普通化学教科书《化学原理》。在著书过程中,他遇到一个难题,即如何用一种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当时已知的 63 种元素。
元素自身具有的各种属性,使得研究者在处理元素之间的关系时,需要善于比较和发现规律。门捷列夫仔细研究了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,又经过几次并不满意的尝试之后,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元素进行系统的分类。他准备了许多类似扑克牌一样的卡片,将63种化学元素的名称及其原子量、氧化物、物理性质、化学性质等分别写在卡片上。
门捷列夫(1834—1907),俄国化学家,“化学元素周期律 ”的发现者之一 ,并据此预言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。近代溶液学说的先驱。
门捷列夫用不同的方法去摆放那些卡片,来进行元素分类的试验,试图找到元素间 内 在的逻辑关系。这种排列组合的工作,非常考验耐心。冬去春来,功夫不负有心人,有一天,门捷列夫又旁若无人地摆弄起“扑克牌”来了,摆着,摆着,他像触电似的站了起来,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,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有规律地逐渐变化着。当接连不上时,他判断该位置的元素应该是还未被发现,就在相应位置预留一张空牌。他一共预言了 11 种未发现的元素,加上已经发现的 63 种元素,整副牌就达到了 74 张。这就是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的雏形。它就像一幅地图,在这个表里,所有化学元素都一目了然。
在当时,包括门捷列夫的老师在内的一些欧洲科学家都不认可他的发现,甚至还有人嘲笑他。但是门捷列夫相信自己是对的。后来,他预留位置的11种元素陆续被发现,科学事实证明了他的元素周期表是正确的。
思考:
★门捷列夫是怎样处理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信息的?从《“扑克牌”里的秘密》的故事中,我们得到哪些启示?
◆原始信息需要筛选 ,甄别出其中有价值的信息。
◆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,发现信息间的关联和趋势是信息处理的关键。
科学家们提出猜想假设,根据假设进行推理并做出预测,再通过实验检验预测的正确性 。 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,就证明作为预测前提的假设是正确的;反之,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。
回顾反思 我的探究经历
★想一想,我们处理信息时使用了哪些方法?得到了哪些结论?
在“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”的研究中,我们先提出了猜想假设,然后通过实验收集了数据信息,在整理分析后,得出“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,与下滑点高度有关”。提出“下滑点高度越高,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”的结论。我们的结论和猜想假设是一致的。
只有收集信息并识别有价值的信息,有条理、有逻辑地整理与归纳信息,发现信息间的关联和趋势,才能形成个人的观点并得出结论。
活动 我的推论图
回顾我们的科学学习,选一课或一个单元,制作自己的推论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