洛阳市研学旅行公共服务平台

原地投掷

二年级上册    第三章 第四节 投掷    北京出版社

第四节 投掷

投掷是人体基本活动能力之一,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,并在日常生活、生产劳动、娱乐活动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。

教学目标

通过教学,使学生了解原地投掷的几种动作方法;初步掌握原地投掷时肩上屈肘后引、背后过肩和自然快速挥臂的动作,逐步提高动作的连贯性与协调性;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和投掷能力,促进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敏性;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我表现意识;能做到有序地进行投掷练习和游戏,并能评价同伴的投掷动作,交流成功体验。

原地投掷

(一)  原地单手上手投掷(以右手为例)

1.正对投掷方向。

身体面对投掷方向,两脚前后开立,左脚在前。右手持投掷物屈肘于肩上,肘关节向前,眼看前方;接着后脚蹬地,向前自然挥臂,将投掷物向前上方远处投出,并做好缓冲(图3—4—1)。

 

【要点】

肩上屈肘,肘向前,快速挥臂似抽鞭。

2.侧对投掷方向。

身体左侧对准投掷方向,两脚左右开立。右手持投掷物向侧后方引伸,重心移至右腿;然后右脚蹬地向投掷方向转体、挥臂,将投掷物经肩上向前上方远处投出,并做好缓冲(图3—4—2)。

 

(二)原地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

两脚左右开立,两腿弯曲,两手持投掷物屈肘于头上;上体稍后仰,然后两腿用力蹬地,收腹抬上体,两臂用力将投掷物向前上方掷出(图3—4—3)。

【要点】

运用全身力量,动作协调。

教学策略

1.教师迁移一年级原地持轻物掷准与掷远的动作方法,适当增加投掷距离,并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适时地进行动作讲解与示范。

2.两人一组的挥臂击掌、挥臂拉绳,都能较好地使学生掌握投掷臂挥臂动作的正确动力定型。

3.投过一定距离和高度的横绳,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掷远的出手角度。4.原地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,使学生体会下肢和腰腹协调发力。

5.结合具体教学内容,鼓励不同投掷能力的学生进行表演展示,找出同伴的问题,交流成功体验,有助于投掷动作的掌握。

6.充分利用教学资源,丰富投掷教学内容,如投掷物可采用小垒球、小皮球、羽毛球、板羽球、乒乓球、小沙包、小海绵球、小篮球、软式排球等。标志物可利用篮筐、墙面、呼啦圈、纸篓、球网等。

7.利用游戏、竞赛等多种方式丰富投掷教学。

示例一: “ 双手投篮” 比赛

(一)比赛方法

学生人手一个软式排球(或海绵球、小篮球),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,各组学生自己选择绿、蓝、黄、红四条不同颜色的横线站位,绿、蓝、黄、红线分值分别为1、2、

3、4分;游戏开始,学生持球采用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方法向小球筐里投,在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人或组获胜(图3—4—4)。

【规则】

1.听从游戏信号开始和结束。

2.投篮时不得越线,否则进球无效。

3.采用教师规定投掷方法。

 

(二)教学建议

1.比赛开始前,可以让学生自由练习,尝试体验适合自己的投掷线。

2.教师可根据练习情况,适当调整投掷线距离和小球筐的高度。

3.游戏活动中,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,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原地双手从头后向前投掷方法。

4.教学中必须采用安全的投掷物,最好是软式排球或海绵球。

示例二: 游戏 “ 打得准”

(一)游戏方法

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攻守两队;守队人手一个球拍,站在守区内;攻队人手两个小海绵球或小皮球站在进攻线后。游戏开始,攻队采用原地单手上手投掷方法向守区内投球;守队设法将球击回。在规定时间内,所剩球少的队获胜,每局统计后两队攻守互换继续游戏。可采用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制(图3—4—5)。

【规则】

1、听从游戏信号开始和结束。

2攻守双方均不得越线。

3采用教师规定的投掷方法。 

(二)教学建议

1教师可根据游戏情况,适当调整攻守距离。

2游戏活动中,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,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单手上手投掷动作。

3教学中必须采用安全的投掷物。

4教学中注意学生身体的均衡发展,左右手交替投掷。

示例三: “ 小小垒球赛”

(一)比赛方法

在边长为10~15米的正方形场地上,设置一角为本垒区,两个邻角为1分垒区,对角为2分垒区。将学生分为4~6人一组的攻队和守队,攻队队员人手一个小海绵球或小皮球;攻队队员在场外依次从本垒进攻,守队队员在场内防守。游戏开始,第一名进攻队员在本垒向场内投球,球出手后迅速跑向任意得分垒,若安全上垒则取得相应得分,换下一进攻队员进攻;若在跑垒途中被守队直接将球接住或被击中,则淘汰出局,不得分。直至攻队所有队员进攻完毕, 攻防交换。守队队员在攻队投球后,迅速跑动接球,或捡球后传给场内同伴,由场内守队队员完成击打。最终累计本队得分,分值多的队为胜(图3—4—6)。

【规则】

1.听从游戏信号开始和结束。

2.进攻队员投球不得投出本垒区的左右两条邻线,否则重投,每人三次机会。

3.防守队员不许用身体阻拦进攻队员。

4.防守队员不得在场外击打进攻队员,否则无效。

(二)教学建议

1.比赛开始前,可以让学生尝试体验投接球练习和传接球练习。

2.教师可根据游戏情况,适当调整得分垒区的个数和距离,增加趣味性。

3.游戏活动中,教师注意及时纠正错误动作,使学生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单手投掷动作。

4.教学中必须采用安全的投掷物。

5.教学中注意学生身体的均衡发展,左右手交替投掷。

单元计划   原地投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