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乒乓球 北京出版社
示例一: 熟悉球性练习
(—)教法提示
1.左手抛右手颠(图4—3—11)。
2.正反手交换颠(图4—3—12)。
3.对墙击球(图4—3—13)。
4.对颠(图4—3—14)。
(二)教学建议
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学乒乓球时,对乒乓球的弹性、方向、速度感知能力弱,建议教师教学时,多设计熟悉球性的练习内容,让学生在自颠、对颠、颠球走、对墙击球等活动中,体验乒乓球的弹力、速度,熟悉击球点和击球路线,熟悉步法移动和击球方法。在练习中,教师可通过左右手互换、颠球位置、击墙高度、对墙距离、对颠距离等方面的变化,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感知能力,使学生在练习中逐渐熟悉球性。
示例二: 发球练习
(一)教法提示
1.对墙发球(图4—3—15)。
2.自己向球台抛球,弹起后击球过网(图4—3—16)。
3.发球比准小游戏(图4—3—17)。
(二)教学建议
教授发球技术,要遵循由易到难、由简到繁的原则,应注意握拍方法、步法移动、击球力量等,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球方法,在对抗赛中体会发球技术的重要性。教学中,教师可通过自己向球台抛球,弹起后击球过网、正反手发球、台面发球、发球比准、发球入筐等练习方法,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发球技术的积极性,使学生在乒乓球游戏及比赛中灵活运用发球技术。
示例三: 挡球练习
(—)教法提示
1.正、反手对墙挡球(图4—3—18)。
2.正手击同伴抛(发)来的地面反弹球(图4—3—19)。
3.台面发球与挡球的练习(图4—3—20)。
(二)教学建议
挡球球速慢、力量轻、动作简单,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入门技术,反复练习有助于熟悉球性,增加回合次数,提高学生学习乒乓球的兴趣。教学时,教师可通过单人对墙、双人对墙、地面对挡、台面发球挡球等练习,帮助学生领悟到挡球技术是有效的积极防御手段,使学生在合作练习中逐渐掌握挡球技术。
示例四: 迎面颠球接力游戏
(一)游戏方法
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队,每两纵队相距10米的距离站在起跑线后。游戏开始后,每队第一个学生颠球跑向对面同伴,将球交给同伴后站到该队队尾,学生拿到球后颠球跑出发,如此依次进行,先完成的两队获胜(图4—3—21)。
【规则】
1.听到口令后出发,不得抢跑;不得提前越过起跑线。
2.颠球过程中如果球掉下了,必须在掉球地点重新开始。3.不得扔球,必须手递手交给队友。
(二)教学建议
教师要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,注重加强遵守游戏规则的教育,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与习惯。教学中,可先进行规定区域内颠球、颠球走、颠球慢跑等练习内容,待学生熟练掌握颠球后再进行颠球跑接力游戏。
示例五: “ 大、 中、 小王” 游戏
(一)游戏方法
学生若干人为一组,首先上场3人,以猜拳的方法决定“大、中、小王”角色,“大王”站在球台一边,“中王”、“小王”站在球台另一边。游戏开始时,由“小王”发球,“大王”回球后按“中王”、“小王”依次挡球的方法进行。如果“大王”回球失误,则“大王”降级到“小王”位置,“中王”升级到“大王”位置,“小王”升级到“中王”位置;如果“大王”挡球成功,“中王”挡球失误,则“中王”与“小王”角色、位置互换;如果“小王”发球或回球失误,则换小组下一名学生,如此依次进行,看谁当“大王”的次数多(图4—3—22)。
【规则】
1.必须遵守乒乓球比赛规则,如失误必须交换位置或下场。2.用正手发平击球方法发球,挡球方法回球。
(二)教学建议
教学中,教师可不规定发球或回球方法进行游戏;根据球台数量,每组人数不宜过多,5人左右为宜;此游戏也可变化为计分赛,即谁当“大王”谁得1分,在规定时间内看谁得分多。
单元计划
正手发平击球
教学评价